一般规定
5.1.1 注浆包括预注浆衬砌前围岩注浆、回填注浆、衬砌内注浆、衬砌后围岩注浆等,应根据工程水文地质条件按下列要求选择注浆方案:
一、在工程开挖前,预计涌水量大的地段、软弱地层、宜采用预注浆;
二、开挖后有大股涌水或大面积渗漏水时,应采用衬砌前围岩注浆;
三、衬砌后渗漏水严重的地段或充填壁后的空隙地段,宜进行回填注浆;
四、衬砌后或回填注浆后仍有渗漏水时,宜采用衬砌内注浆或衬砌后围岩注浆。
5.1.2 注浆施工前,应进行调查,搜集下列有关资料:
一、工程地质纵横剖面图及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资料,如围岩孔隙率、裂隙大小、渗透系数、涌水量、水压和软土地层颗粒级配、土壤标准贯入试验值等;
二、工程纵横剖面图以及开挖中发生塌方、超挖等的位置和尺寸;
三、工程衬砌类型、质量;
四、工程渗漏水的地点、位置、渗漏形式、水量大小、水质、水压等。
5.1.3 注浆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预注浆后的漏水量应小于设计允许值,浆液固结体达到设计强度后工程方可开挖;
二、回填注浆应在衬砌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70%后进行;
三、衬砌后围岩注浆应在回填注浆浆液固结体达到70%后进行。
5.1.4 在注浆施工期间及工程结束后,应对水源取样检查,如有污染,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第二节 注浆的材料
5.2.1 注浆地材料宜符合下列要求:
一、具有良好地可灌性;
二、凝胶时间可根据需要调节;
三、固化时收缩小,与岩石、混凝土、砂土等有一定的粘结力;
四、固结后有一定的抗压、抗拉强度等级和抗渗性、耐久性;
五、稳定性好;
六、如地下水有侵蚀性时还应具有相应的耐侵蚀性;
七、无毒或低毒、毒环境污染小;
八、注浆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安全。
5.2.2 注浆材料的选择可根据工程水文地质情况、注浆目的、注浆工艺、设备和成本等因素,按下列规定选用:
一、预注浆和衬砌前围岩注浆,宜用水泥浆液、水泥-水玻璃浆液,必要时可用化学浆液;
二、衬砌后围岩注浆,可用水泥浆液、化学浆液;
三、回填注浆宜选用水泥浆液、水泥砂浆、或掺有石灰、粘土、粉煤灰的水泥浆液;
四、衬砌内注浆宜选用水泥浆液、化学浆液。
5.2.3 水泥类浆液宜选用标号不低于325号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其它浆液材料应符合有关规定。浆液的配合比,必须经现场试验后确定。
第三节 注浆设计
5.3.1 预注浆钻孔的布置,应根据岩层裂隙状态、地下水情况、设备能力、浆液有效扩散距离、钻孔偏斜率和对注浆效果的要求等,综合分析后确定注浆孔数、布孔方式及钻孔角度.
5.3.2 预注浆的段长,应根据水文地质条件确定,掘进时必须保留止水岩层的厚度.注浆孔底距开挖轮廓的边缘,宜为毛洞高度(直径)的0.5~1倍。
5.3.3 衬砌前围岩注浆的布孔,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应在水量较大处布孔;
二、大面积渗漏,布孔宜密,钻孔宜浅;
三、裂隙渗漏,布孔宜疏,钻孔宜深;
四、大股涌水,布孔应在水流上游。
5.3.4 回填注浆孔的孔径,不宜小于40mm,间距宜为2~5m,可按梅花形排列。检查压浆孔宜深入岩壁200~300mm。
5.3.5 衬砌后围岩注浆钻孔深入围岩不应小于1m,孔径不宜小于40mm,孔距可根据渗漏水的情况确定。
5.3.6 衬砌内注浆钻孔应根据衬砌渗漏水情况布置,孔深不应超过衬砌厚度的2/3。
第四节 注浆施工
5.4.1 岩石地层或衬砌内注浆前应将钻孔冲洗干净,并进行压水试验,压水试验需待吸水量稳定后方可结束。
5.4.2 回填注浆时,对岩石破碎,渗漏水量较大的地段,宜在衬砌与围岩间分段设置隔水墙。
5.4.3 回填注浆、衬砌后围岩注浆施工顺序,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应沿工程轴线由低到高,由下往上,从少水处到多水处;
二、在多水地段,应先两头,后中间;
三、对竖井应由上往下分段注浆,在本段内应从下往上注浆。
5.4.4 注浆过程中如发生围岩、衬砌形、堵塞排水系统、串浆、危及地面建筑物等异常情况时,可采取下列措施:
一、降低注浆压力或采用间隙注浆,直到停止注浆;
二、改变注浆材料或缩短浆液凝胶时间;
三、调整注浆实施方案。
5.4.5 岩石地层预注浆的压力,应比静水压力大2~4MPa,回填注浆的压力应比静水压力大0.1~1.0MPa。
5.4.6 注浆结束的条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预注浆各孔段的进浆量,应小于50L/min,并达到设计压力后稳定10min,检查孔的吸水量每米应小于1.0L/min;
二、衬砌后围岩注浆达到设计压力后应稳定10min;
三、其它各类注浆,应过到设计压力。
5.4.7 注浆结束后,注浆钻孔应封填密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