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是近两年受关注度最高的热门词汇,就连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也有山寨版本,各电视台明星秀更是批量生产出了各式山寨明星,山寨电影、山寨名牌更是层出不穷。随着“山寨”风行,“山寨招数”不断翻新,家具行业也不例外,且家具“山寨之风”已经由来已久:每年的家具展会结束时,总有一些最时尚最新款的家具被相继“山寨”,回顾2009年,家具行业出现了更多的山寨现象,下面就让我们来一一盘点今年家具行业出现的“山寨事件”。
山寨事件一:“山寨名牌”现象依然屡禁不止
近几年,有关“山寨家具”的抄袭侵权官司就一直不绝于耳,先是“槟榔家具”被仿,接着是左右与顾家“山寨官司”让两大品牌相聚法庭,在2009年,著名实木家具品牌香港金富丽更是力行维权,将某仿冒金富丽经典款产品的家具厂告上法庭……有人说,家具行业的“山寨风”的盛行、小企业的“拿来主义”早已炼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成了家居行业高档家具在市场难以逾越的一道“槛”,我们除了要呼吁进一步加强家具生产的行业自律,可能更多的还要考虑为什么消费者会买“山寨家具”的帐,为什么“山寨家具”有这么广阔的市场,切断“山寨家具”盛行的源头才是整治山寨之本。
山寨事件二:“山寨宜家村”横空出世造就一批百万富翁
随着宜家近年来扩张至成都、南京这样的中国腹地,消费者对其设计风格和产品的迷恋有增无减。但就品牌影响力而言,宜家还只是一个“都市品牌”,在广阔的农村市场,能够正确拼出宜家的英文名字“IKEA”的人还寥寥无几。
于是在2009年,一个“山寨宜家村”在江苏徐州市与宿迁市交界的睢宁县沙集镇横空出世,原是宜家狂人粉丝的25岁小伙儿孙寒,靠着山寨宜家,在过去一年他卖出了2万件家具,收入超过300万元。随后他的成功经历感染了当地村民,他的家乡小镇迅速成为山寨宜家家具最集中的地方,现在沙集镇的“山寨宜家产品”不仅在中国大陆销售,更出口到了香港、台湾等地,这个原本闭塞、观念陈旧的内地小镇,靠着“山寨”短时间造就了一批百万富翁。而小伙子孙寒的他的下一步计划是让沙集镇的家具出现在百安居这类家居超市,并计划在全国各地开设实体店,也许沙集镇的“山寨传奇”还会继续风行下去。
山寨事件三:斯帝罗兰的悍马秀
前几年,每到家具展会,浙江的沙发巨头顾家工艺就会把自家的两辆加长悍马从浙江一路开到广东的展会现场最显眼的位置,供经销商们拍照留念,同时也作为顾家的活动广告牌,几年来赚尽了家具展的眼球,顾家工艺的展会“悍马营销”也一度被业界拍手称道。然而无独有偶,在2009年,顾家工艺独一无二的“悍马营销”受到了挑战,广东的著名家具品牌斯帝罗兰也开始了“悍马营销”,不仅在展会期间亮相,更将其推向了极致:相继推出了“赢在中国,一路有你”加长悍马全国巡游系列活动、受邀参加茂名第二届汽车文化节的展出、母亲节让母亲体验数百万加长版悍马等一系列的“悍马推广活动”,把“悍马营销”做的比顾家工艺更加的有声有色。
山寨事件四:两个家具CBD究竟谁“山寨”了谁?
在2009年的中国家具行业关注榜上,中国家具CBD一度成为了热门词汇,然而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在2009年分别在武汉和成都,涌现出了两个“中国家具CBD”:一个是在9月底开业,位于黄陂的汉口北专业市场的集“销售、博览、研发、培训、生产、服务”为一体的中国家具CBD;另一个是位于成都市新都区附近的全球家具建材CBD,两个CBD、在名称上仅有细微的差别,实在让人难以分清楚。
山寨事件五:儿童家具代言人的“山寨门”
关于代言人的山寨,似乎在手机行业里更具有代表性,“山寨周杰伦”、“山寨刘德华”等山寨面孔层出不穷,既有品牌推广功效,更具娱乐效果。而我们今天说的儿童家具代言人的“山寨门”似乎与此相比,山寨的力度小了许多,但还是值得讨论讨论。
在儿童家具行业的童星代言,在近两年来越来越热,特别是今年,著名青少年家具品牌七彩人生率先请来全国热播的家庭剧《家有儿女》童星张一山来做形象代言人,在品牌宣传和形象提升方面都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而在短短几个月内,《家有儿女》里的另外两位小童星也相继被广东另外两家儿童家具品牌请来做形象代言人,由于三位童星太热,也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一块儿,因此一些消费者误认为这三家儿童家具品牌隶属同一公司,因此让这一代言人事件也颇具了些山寨创意的意味。
其实在家具行业,类似的山寨事件还可以列举出不少,比如说:09年4月,某消费者投诉买到了山寨品牌家具,不仅款式山寨,连三包服务都贴了“山寨”标签,但出现问题却不履行三包承诺,被称为“山寨三包”;还有搜狐家具频道连续4年都在评选、在业内也影响颇大的“年度家具十大营销事件”评选,今年也被多家同类网站山寨了过去,举办同样的评选活动……山寨,让中国家具消费市场走上二元市场,很多企业会因为山寨而面临生与死的抉择,也有很多企业会因为山寨而蓬勃发展!在全球市场上,中国的山寨品牌也越来越与全球品牌共舞,那么这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山寨风骤起到底是该拍掌还是拍砖呢?山寨之路究竟该何去何从?都值得引发行业的探讨。